马拉松冠军机器人将进行小规模生产 价格与入门级轿车相近

来源:直播吧

2025-04-22 12:09:11

4月21日讯 据新闻晨报报道,19日,天工队及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CTO唐剑在接受中新经纬采访时提到,随着人形机器人技术的发展,未来其价格预计将与一台入门级小轿车相近。

在当天举办的全球首个人形机器人半程马拉松赛事中,天工队的“天工Ultra”以2小时40分42秒的优异成绩夺得冠军。此次比赛全长约21公里,涵盖了平地及上下坡等多样复杂地形,这对机器人的续航能力、结构设计、感知系统及运控算法均提出了全面的考验。

“只有在确保人形机器人可靠性达到一定标准后,才能实现工业化量产。”天工队测试与质量部负责人包明瀚对中新经纬表示,参赛马拉松是对机器人整机可靠性的检测,而可靠性是机器人量产的基础。

包明瀚介绍,“天工Ultra”身高1.8米,重量为55千克,使其在比赛中成为较高的参赛者。其全尺寸的设计带来了关节所承受冲击力的挑战,也因此对各方面的可靠性要求相应提高。“这是我们在调试过程中不断攻克的难题。”

对于人形机器人而言,增大的体型不仅提升了重心,也使关节驱动系统需提供更大的扭矩并承受更强的冲击,同时运动控制算法也需要应对因惯性增大带来的动态平衡问题,能耗随负载提升而增加。比赛现场观察到,相较于小型机器人,大型机器人的重心控制面临更大的挑战。包明瀚表示,为确保机器人整体的协调性,天工队需要在技术优化方面加大投入,攻克相关技术难题。

“我们在机器人的本体以及一体化关节的稳定性和耐热性方面实现了较好的提升。能耗系统的优化与快速换电技术,增强了机器人的续航能力。”包明瀚指出,团队在机器人的平衡性和步态规划方面也进行了运动控制算法的提升,从而使其能够在复杂的户外环境中更稳定、更灵活地跑步。

除了稳定性,机器人在马拉松比赛中的表现也依赖于其智能化。包明瀚提到,“天工Ultra”配备了一个“智慧的大脑和小脑”。他解释道,机器人利用无线领航技术,在赛中能够进行自主导航,并实时调整运动方向和速度。通过自主调速、路径规划、与人保持合适距离及避障等功能,该机器人的智能表现尽显其技术优势。

这次比赛中,天工队还搭载了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自主研发的“慧思开物”平台,使“天工Ultra”能够感知环境并规划长途路径,从而更加顺利地完成赛事。包明瀚表示,这些技术突破为未来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包明瀚指出,“天工Ultra”成功完成21公里的赛程,表明团队已达到了量产机器人所需的最低标准——确保机器人具备可靠、稳定的使用寿命。他强调,如果机器人无法在现实生活中持续稳定工作,就无法超越“展示性视频”的阶段。

包明瀚表示,未来产品将在可靠性和使用寿命方面进一步优化,以更广泛地应用于工装制造、物流分拣、特种作业等多个领域,甚至能参与家庭服务和养老陪护,为社会生产及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多便利。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北京人形机器人创新中心有限公司成立于2023年,由北京小米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北京优必选智能机器人有限公司、北京京城机电产业投资有限公司以及北京亦庄机器人科技产业发展有限公司共同出资成立。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