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内专家揭示裁判作假在关键判罚中的偏向性

来源:微博

2025-07-15 12:15:45

7月14日报道,南方周末发表了一篇关于假球产业链的深度文章,揭示了朱宏兴等人案中的多名球员通过隐蔽手法操控比赛的事实。这些手法包括前锋在进攻中的消极表现、守门员假装扑救以及其他球员故意减少有效进攻,从而合力影响比赛结果。

一位持有教练员资格证的青少年足球培训专家向南方周末记者分享,足球比赛瞬息万变,假球行为的识别充满挑战。举例而言,即使后卫在关键时刻未能有效防守,导致对方进球,也可能被解释为对方速度过快。因此,即便是在业内人士之间,判断比赛是否存在假球也并非易事,只有在球员显著表现出故意朝自家球门踢球时,才能做出明确的判断。

该专家提到,他反复观看了江苏苏宁门将顾超涉嫌假球的比赛,认为尽管顾超在比赛中有效扑救了对方的多次精准射门,但最终被进的那个球并不能明显看出是放水。这种情况正是赌球和假球反腐的困难所在,除非有球员愿意自曝其短。

此外,还有一种方式被查处是通过调查队员之间的通讯记录,发现他们使用特殊暗号。在比赛中,球员若携带绷带,拆下后则暗示会放水,场外观看直播者能够快速理解这样的暗号。

裁判的作假同样难以界定。一位国内二级裁判员透露,经验丰富的裁判在协助特定球队获胜时,往往会在关键判罚上偏向该队,而在不重要的判罚上则故意偏向对手,从而表面上让整场比赛显得公正,增加了查处的难度。通常情况下,只有在当事人被抓后,才会主动供认其收钱引导比赛的行为。

经历了大规模腐败事件后,中国足球协会进行了领导班子的改组,并实施一系列政策来规范裁判行为,包括收回职业联赛裁判选派权、完善考核和评价体系、实行升降级制度,以及公开处理重大争议判罚结果,建立了裁判黑名单,并允许俱乐部进行申诉。而对于假球问题,中国足协采取高压整治措施,已有超过40名球员被终身禁足。

在2024年底的职业联赛专题通气会上,中国足协副主席杨旭透露未来的工作重点将聚焦于遏制足球领域的“假赌黑”现象。值得一提的是,许多球员因俱乐部持续欠薪而不得已参与假球,这成为了一大关注焦点。

聲明:本站文章版權歸原作者及原出處所有,並不代表本站贊同其觀點及真實性,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關於我們Copyright 2023 All Rights Reserved. 奧分體育版權所有。